"在教材上、电视上、电影上,秦始皇都是风光无限。
然而,在史书上,秦始皇的下场惨不忍睹。
据《史记·始皇本纪》记载:秦始皇共有子女34人,其中33人被胡亥杀死,
胡亥本人则被赵高杀死。断子绝孙,是秦始皇最大的报应。
据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记载:刘邦坐上皇帝之后,
安排了二十户人家给秦始皇守墓。要不,始皇陵就变成荒草乱坟岗了。
对汉朝而言,秦始皇栽树,汉高祖乘凉,刘邦当然心存感激,派人给他守墓。
对先秦文明而言,秦始皇是最大的破坏者和终结者,是罪人,应当唾弃而非歌颂。"
原贴在
我对于历史书上、网络上关于秦始皇的评价经过我近期收看视频号发布的考古发现,是完全不接受的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:
秦始皇的历史评价
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,他的功绩和争议都非常显着。
功绩
政治统一: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,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。
制度建设:他建立了皇帝制度,废除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,统一了货币、度量衡和文字,这些措施为后世朝代所沿袭并发展完善。
国防建设:秦始皇派遣蒙恬北击匈奴,并修筑万里长城,加强了国防。
经济发展:他推行“书同文、车同轨”的政策,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。
争议
暴政: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,对犯罪者处以极刑,甚至对知识分子进行打压,最着名的事件是“焚书坑儒”,这一事件导致大量文化遗产的损失。我认为是存疑的。
徭役繁重:秦始皇在位期间,频繁大兴土木,如修长城、阿房宫、骊山墓等,导致百姓生活困苦,阶级矛盾尖锐。我也认为是可疑的。
秦朝短暂:秦始皇去世后,秦朝很快灭亡,这也使得他的统治方式受到后世的批评。我觉得应该还有其他可能。
秦始皇的考古发现
近年来,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不断刷新人们对秦朝的认识。
秦始皇陵考古:202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50周年,9月8日,“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”在陕西西安召开。展览展出了230件(组)文物,包括高级铠甲军吏俑、石铠甲、青铜水禽、错金银乐府钟等,全方位呈现了秦始皇陵的面貌。
陪葬墓发现:在秦始皇陵西侧外围,考古工作者发现了9座大型陪葬墓,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,如金骆驼等,这些发现表明墓主地位极为尊贵。
关于秦始皇“断子绝孙”的说法是不成立的。
秦始皇的后裔在秦朝灭亡后确实遭受了重大打击,但“断子绝孙”的说法过于绝对。秦始皇共有子女34人,其中33人被胡亥杀死,胡亥本人则被赵高杀死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秦始皇的血脉就此中断。实际上,秦始皇的后代在历史上仍有记载,部分后裔在汉朝时期仍然存在的。汉朝的刘邦还派不少户人家为秦始皇陵守陵的。
总结
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,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无可否认的。尽管他的统治方式存在争议,但他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考古发现不断丰富我们对秦朝的认识,也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这位千古一帝。
我的认识是来自微信视频号分享的考古发现“云梦睡虎地秦简”这个是实物来的,猜测当时的情景可能是敌人来犯,官员为了保护文书就把有价值的竹简抛下枯井掩埋,由于特殊的环境淤泥把竹简和空气隔绝了,沉睡到现代被考古发掘出来,请大家注意这些都是实物来的,而且很大可能是真实的而非故意歪曲事实去欺骗后人的。和《史记》那些人为写作的作品不同的。
根据考古发现,秦朝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在竹简出土后得到了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。以下是关于秦朝制度和竹简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:
云梦睡虎地秦简
![](https://i.ibb.co/DDRBkRHN/1b76-hqqzpku6572990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spYpB3cS/R-C-2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352GBGZZ/R-C-1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rKRHL7kX/061641207af6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7Hjm8NS/42298-CA504-B0849653-E5-DE3-F73016531491248-C1-size225-w1730-h1080.jpg)
1975年12月,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记录秦律内容的竹简,被称为“睡虎地秦墓竹简”。这些竹简的墓主人是一个名叫“喜”的秦国小吏,他生前从事法律工作,死后将他平素抄录的法律文书、参考案例等随葬在墓中。
竹简内容
《秦律十八种》:包括《田律》《金布律》《置吏律》等18种法律,内容涉及刑法、行政、经济、民事等方面的法律规定。
《效律》:关于官府物资账目检核制度的法律规定。
《法律问答》:官吏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和补充说明,以及有关诉讼程序的说明。
《封诊式》:关于案件调查、检验、审讯等程序的准则和法律文书程式。
法律体系
法律完善:秦律相对完备,内容涉及多个领域,包括农业、财政、手工业、户籍、徭役等,体现了“事皆决于法”的特点。
细化量化:秦律对许多琐碎问题都有明确规定,例如禁止私铸钱币、确保钱布并用等。
1975年12月,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秦墓中还出土了两封木牍家书,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,被命名为《黑夫木牍》。这两封家书由秦国士兵“黑夫”和“惊”两兄弟写给他们的哥哥“衷”,内容反映了当时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对家人的思念。
家书内容
问候家人:家书开头,黑夫和惊向家人问好,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,并告知自己和弟弟一切安好。
请求寄送衣物和钱款:黑夫提到自己和弟弟在军中缺衣少食,希望母亲寄送衣物和钱款。信中提到,如果安陆的丝布价格便宜,母亲可以做几件衣服寄来;如果价格贵,就寄钱,他们在当地买布做衣服。
战争情况:黑夫提到他们正在淮阳作战,城池久攻不下,战事艰难,不确定何时能结束。
爵位问题:信中还提到希望家中关注官府授予爵位的文书,暗示了当时士兵对军功爵制的重视。
历史意义
反映士兵生活:家书揭示了秦朝士兵在军中的艰苦生活,衣物和费用需要自备,反映了当时军制的某些特点。
体现亲情与牵挂:信中频繁出现“无恙也”(是否平安)的问候,体现了士兵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。
社会与文化价值:家书作为实物证据,填补了历史空白,让我们对秦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这封家书不仅是秦朝士兵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书实物,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里耶秦简
![](https://i.ibb.co/7Hjm8NS/42298-CA504-B0849653-E5-DE3-F73016531491248-C1-size225-w1730-h1080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q3d6dxzY/R-C.jpg)
![](https://i.ibb.co/rKRHL7kX/061641207af6.jpg)
2002年,湖南省里耶古镇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大量秦代竹简,数量达36000多枚,文字超过20万字。这些竹简记录了从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间的详细信息,内容包括户籍、人口、田亩、赋役、军事布置、对外交涉等。
里耶秦简的内容
地方管理:详细记录了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,包括户籍管理、赋税征收、徭役安排等,体现了秦朝高度集权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。
社会生活:竹简中还记录了居民的生活常识、犯罪分子的通缉令等,反映了秦朝社会的各个方面。
意义
纠正偏见:这些竹简的发现纠正了传统史书中对秦朝“严刑峻法”的片面认识,展示了秦朝法律的完善性和合理性。
历史价值:竹简为研究秦朝的政治、法律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。
通过这些考古发现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秦朝的制度和法律体系,认识到秦朝并非如传统印象中那样“暴虐无道”,而是一个法律完善、管理精细的王朝。